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(记者董瑞丰、李恒)针对医疗机构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、推诿患者、隐私泄露等问题,国家卫生健康委20日宣布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,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。 最新发布的《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》显示,从2023年6月至2026年5月,国家卫健委联合中医药局、疾控局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为期一年的专项治理,涉及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。 此次整治重点包括: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、安全制度缺失、工作机制执行不力、风险防控能力薄弱、科室管理松懈、医疗文书不规范、院感防控不足、患者信息泄露、电子病历管理混乱、医德医风建设滞后等十大类问题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将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履职不力、延误危急患者救治、伪造病历文书、违规开具证明、重复使用一次性器械、医德医风教育缺失等行为进行重点查处。 方案明确,整治工作将分自查整改、集中治理、总结评估三个阶段推进,要求医疗机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,消除安全隐患,健全内部质控体系,提升患者安全保障水平,优化群众就医感受。 据了解,国家卫健委此前已实施为期三年的医疗质量提升行动(2023-2025),在医疗质量改进和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,但仍存在部分突出问题亟待解决,相关制度要求有待进一步落实。 
|